2022-07-19 22:58:31
7月22日,作为我国注册制改革的首块试验田,科创板将迎来开市三周年。多位券商业内人士表示,三年来,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披露、监管、退市等环节均作出了有效探索,加快了注册制在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实施的步伐,同时,为优质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
IPO募资逾6300亿元
总市值突破5万亿元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截至今年7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扩容至437家,IPO融资总额累计6347亿元,总市值规模接近5.64万亿元,较最初的5500亿元增长了10倍。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上市,开市以来给市场和投资者持续带来各类优质硬科技标的,并且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的开通加快了企业上市排队速度,上市定价更加公允,为优质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自科创板试行注册制以来,由于注册制上市发行条件包容性更强,上市程序效率更高,提升了A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据中银证券非银分析师张天愉测算,科创板IPO月均募资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22年7月14日,从2019年的月均137亿元提升至2022年月均211亿元,每年为全A股市场贡献近四成募资规模。此外,在注册制的定价方式和交易制度下,科创板新股破发趋于常态化。2021年度,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家数比例6%,上市后5日、10日、20日、30日破发比例接近10%。2019年~2022年科创板新股破发比例均高于同期主板破发比例。破发的常态化将促进机构进一步提升新股定价能力,并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化打新。
券商跟投浮盈超200亿元
随着科创板不断地壮大和制度的深化改革,无论是独一无二的跟投制度,还是即将实施的做市制度,券商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从券商承销来看,中信证券无疑是“科创板IPO之王”。在已上市的4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服务了69家企业,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服务了48家,排名第二;华泰证券和海通证券则以41家并列第三。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这5家的承销费就已经高达60亿元左右,占总承销费的1/3。
其中,中金公司作为IPO主承销商的项目数不及中信证券,但承销费用与中信证券接近。记者统计发现,在承销费排名前十的项目中,中金公司占据了前4个,分别是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大全能源以及君实生物。
科创板跟投是对券商投行实力的考验之一。在战略配售(即跟投)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45家券商旗下负责参与战略配售的另类子公司浮盈超过200亿。虽然浮盈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增幅,但是,在经过科创板整体腰斩之后,仍能保持这样的浮盈实属不易。
其中,中信证券旗下的另类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一骑绝尘,共参与了53次战略配售,最高浮盈近70亿元。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旗下的另类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在35次到37次之间,但由于中金公司参与了中芯国际的战略配售,上市以来的最高浮盈远超中信证券,达到近80亿元。不过,随着中芯国际的股价在近两年大幅走低,中金公司的浮盈也大幅缩水,截至目前浮盈约20亿元。
总体来看,虽然科创板自2121年12月开始整体回调,个股回调幅度很大,但券商跟投大都是浮盈。截至7月15日,仅有2家券商的跟投整体呈亏损状态,一个是高盛高华证券旗下的北京高华盛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为跟投中芯国际,最新浮亏已经超过2亿元;另一个则是天风证券旗下的天风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因为跟投凌志软件和安博通,共计浮亏664万元。
此外,从投资者参与热情看,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也在逐季提升。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师张峻晓提到,科创板系列基金也获得投资者广泛认可,重点投向科创板的科创50ETF、科创板基金、科创主题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四类基金规模合计超1300亿元。
“大非”解禁来袭券商仍看好后市
7月份,科创板将迎来新一轮解禁高峰。根据Wind统计,7月份科创板开始流通股份数量合计达105.34亿股,单月解禁股份数量排名位居科创板开市以来第一,解禁股份数量较排名次席的2020年7月份的53.11亿股增加近一倍。以7月15日收盘价计算,科创板7月解禁规模达2791亿元,其中,电子行业解禁规模最大。
“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科创板市盈率为53.5倍(整体)、41.6倍(中位数),对比创业板市盈率61.7倍(整体)、34.4倍(中位数),科创板估值整体低于创业板但中位数高于创业板,考虑到科创板行业结构主要为硬科技企业,科创板目前的估值尚可。考虑盈利增速,分析师一致预测2022年科创板企业净利润增速为59.8%,2022年科创板PEG不足1.从PEG的角度来看,具备一定的估值吸引力。”张夏表示,从投资机会而言,科创板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行业,虽然均属于新兴产业,但细分行业景气也有明显差异,建议聚焦景气度较高的细分行业,如风光储、智能车软硬件、自动化设备、高端新材料等领域。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随着海外扰动逐步褪去、国内的聚焦点从短期的“稳增长”重回长期的“高质量发展”,科创板有望成为新一轮上行周期的引领者。行业上建议关注新能源(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生物医药(创新药、CXO等)、军工(航天飞机等)。
张峻晓认为,7月科创板再面解禁高峰,上行动力可能受到一定制约,短期可能经历阶段性调整,但全年视角下,科创板“低估+低配+高增”的特征预计仍将延续,短期的颠簸震荡实则为长期战略布局提供窗口。落脚行业层面,科创板自身主要聚焦医药、电子、机械和计算机等行业,结合行业景气度及估值匹配情况,重点推荐关注半导体、光伏、医疗服务、CXO、专用设备、工业软件等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
国元证券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科创板解禁潮会让市场短期承压,但那些能够兑现业绩、ROE持续向上的公司,随着时间推移投资价值会愈加明显,因此,估值弹簧压缩之后,起跳动能会更大。
对于本轮科创板解禁潮对市场影响,张峻晓表示,结合历史经验看,临近解禁高峰,科创板行情可能经历短期调整,一般领先解禁高峰5~10个交易日,但由于实际集中减持往往并未落地,更多以情绪扰动为主,解禁前后往往经历短期“V”形反转,随后陆续步入实际减持窗口,市场也基本延续震荡格局,直到解禁压力充分释放。此外,考虑到本轮解禁主要以大股东为主,集中减持担忧更甚,阶段性情绪扰动窗口可能会相对延长,但实际大股东减持也同样面临着节奏上的约束,整体减持压力兑现预计将较为平缓,无需过于担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