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 15:10:01
vps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网对外发布了《涉信息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7.1-2021.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近五年内,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有三成多为诈骗罪,在冒充类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冒充女性占比最高,其次为冒充熟人。
诈骗犯罪占比三成多
存在网络犯罪罪犯年轻化苗头
该《报告》对近五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新收、已结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趋势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重点犯罪案件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共计28.2万余件,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增幅最大,同比上升104.56%。
全国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共涉及282个罪名,其中诈骗罪案件量占比最高,为36.53%;其次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量占比为23.76%。
从被告人数量来看,2017年至2021年全国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共涉及66万余名被告人,平均每件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涉及被告人数约为2.4人。其中,3人及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占比为9.50%。
从被告人的年龄来看,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18周岁以上未满40周岁的被告人占比最大。18岁至28岁被告人占比在2019年达到最低后又出现上升,存在网络犯罪罪犯年轻化的苗头, 29岁及以上被告人占比逐年降低。
“帮信罪”2021年同比激增17倍
一半以上被告人为18至28岁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针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独立入罪。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帮信罪”在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的占比开始激增。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占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11.88%。 其中各年度的占比分别为0.06% 、0.07%、0.22%、5.78%和54.27%。
此外,单独就“帮信罪”案件量情况来看,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新收此类犯罪7.2万件。其中2017至2019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起呈现快速激增走势,2020年同比激增34倍,2021年同比再增超17倍。
从“帮信罪”被告人年龄分布来看,18周岁至28周岁占比最大,为55.09%;其次为29周岁至39周岁,占比34.23%。
从犯罪手段来看,超五成的“帮信罪”作案手段为提供支付结算帮助,其次为提供通讯传输支持,占比18.25%,提供广告推广支持占比4.95 %。
网络诈骗案件手段“五花八门”
被告人冒充女性、熟人居多
南都记者留意到,《报告》提到,近5年来,2021年网络诈骗类案件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17.55%。
在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在实施诈骗时,多以办理贷款、冒充他人身份、发布虚假招聘、征婚交友信息、诱导参与赌博、捏造网购问题、投放虚假广告等方式或话术来欺骗受害人,其中办理贷款的案件占比最高,约占16.71%。
其中在冒充类案件中,被告人多以冒充他人身份、虚假招聘、办理贷款来进行欺骗,其中冒充女性占比最高为22.20%,其次为冒充熟人占比为15.33%,冒充企业职工占比10.96%,冒充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9.19%,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占比7.18%。
而在招聘类诈骗案件方面,此类案件类型在网络诈骗案件的占比在2018年上升,此后有所回落,不过兼职刷单类网络诈骗案件的案件量逐年上升。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到,6.32%的网络诈骗案件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犯罪。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